有人曾向高僧请教:水珠如何才能不蒸发?高僧答道:把它置于汪洋之中。这番话启示我们,集体齐心协力时,便能爆发出强大能量。青岛高校之中,同样存在某些学生,他们摒弃了各自为战的念头,很早就明白了协同工作的必要性,并且付诸了实践,领略了集体协作的成效,也领悟了“集腋成裘”的内涵。
人物简介:陈成,男,青岛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经过两年半的大学时光,我已不再保留刚入学时的青涩模样,而是收获了沿途所得的实践与技巧,这些之中,以参加全国大学生商业与创业策划大赛最为触动人心。那时,我正读大二,加入了由十几个成员构成的跨校队伍参加赛事。尽管竞赛过程收获不大,不过我掌握了怎样与同组人员交流,怎样科学规划日程,怎样激发集体的热情。我们共同付出,共同进步,深刻感受到集体协作的价值,也分享了团队协作带来的喜悦。
人物简介:戴兴达,男,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高机专业。
2012年寒假来临之际,我们集结起来,踏上了参与全国大学生商业策划大赛的备赛之旅。尽管团队每位成员都缺乏相关领域的背景和历练,此次参赛对我们而言如同在未知水域中摸索前行,不过我们坚信集体的才智是无限的。我们共同商议团队协作方式,一同前往各个商业区执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任务,一同细致打磨策划方案并开展答辩前的模拟演练……在此期间我们的行动不断优化,方案反复修订,但始终如一的是最初确立的宗旨,以及如同手足般的默契配合。依靠着初生牛犊般的胆识和团队成员间的紧密协作,我们成功晋级全国最高级别的赛事,并且最终赢得了全国范围的最高荣誉。
人物简介:崔言云,女,青岛大学中心校区,财务管理专业。
大学四年,我收获了很多成长,进步十分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我早早就认识到合作共赢的意义,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做。刚入学时,我就加入了院系的学生组织,和同组的伙伴们合作,成功策划了院系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事件。经过大二一年的社会实践锻炼,到大三学期刚开始,我就参与创建团队,专门针对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市场分析工作。我们团队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员,依据成员的不同个性,明确了各自负责的工作内容,借助甘特图来科学地安排工作并跟踪项目进展,通过大家齐心协力,最终完成了一份令所有组员都感到非常激动的考察报告。
人物简介:张伟娜,女,青岛农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
回望我的大学时光,这段经历可分成独立做事和与人协作两大块,虽然我拿过“校三好学生”和“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荣誉,也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举办的“废旧包装再利用比赛”中赢得过三等奖,但对我个人进步影响最深远的,还是参与集体项目的体验。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商业与创业项目精英挑战赛期间,我们十人组成一个团队,同心协力,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一过程之中,我们偶尔因前期调研耽搁而责备某个组员,有时也会就某个计划激烈讨论,甚至争吵,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都显得非常鼓舞人心,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深信凭借以往与团队协同工作的经验以及在此过程中培养的各项才干,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一定能表现得更加出色!
单独一根竹筷很容易被弄断,可是一拥筷子就很难被弄断;单独一根火柴的火光很暗淡,可是一点着许多火柴就能照亮昏暗的夜空;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可是一起努力就能够成就“人多力量大”的壮丽故事,陈成、戴兴达、崔言云和张伟娜的事迹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向我们展示了拼搏到底的青春之歌。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