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概况

admin 新闻中心 7

突尼斯是突尼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和交通要道,坐落于地中海沿岸,突尼斯湖之西,紧邻突尼斯湾。这座城市历史悠久,其渊源可追溯至迦太基时代,自13世纪哈夫斯王朝开始成为突尼斯的首府。突尼斯市实际上涵盖四个省份,分别是突尼斯省、阿里亚纳省、本·阿鲁斯省和马努巴省,总人口大约为260万。

突市是个风光旖旎的沿海都市,海岸线绵亘长达二十公里,每年都招徕成百上千的海外访客。

这座城市分为新旧两个区域。旧城区麦地那(MEDINA)代表着伊斯兰传统建筑风貌,它保存了自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北非后各个时代的城市布局与建筑特色,例如宰顿清真寺始建于704年,又在864年进行了重建。老城区融合了居住、制造和经营多种用途,分布着两千八百家作坊,涵盖木工、冶金、镶嵌、鞣皮、织造、烹饪等领域,同时还有三千零五十家商铺和一千零五十个服务网点,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麦地那地区的传统工艺和商业主要服务游客,其中铜器、金银饰品和古董等商品,其销售收入的绝大部分源自观光客。麦地那的阿拉伯市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 这里巷道连着巷道, 每条巷道都专注于一种手工艺, 专门制作某种商品, 依然维持着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小规模生产模式。有专门制作铜器的巷子、专门打造金银首饰的巷子、专门贩卖香料的巷子、专门售卖阿拉伯帽子的巷子、专门经营阿拉伯服装的巷子、专门生产橄榄木制品的巷子、专门铺设地毯的巷子等等。每条巷子的地面和墙壁都摆满了、挂满了各种光彩夺目的商品, 充满了浓郁的阿拉伯市场气息。

新城与老城相邻,布尔吉巴大街是首都最热闹的购物街,路两边聚集了许多酒店、旅店、商铺、影剧院和咖啡厅,据说这里原先是一片水域,后来有一男爵夫人为了拓展领地,派人将湖水排干并填平了土地。

【迦太基遗址】(Carthage)

迦太基的历史遗迹在突尼斯所有历史建筑里最为出名。它坐落在突尼斯城北方向十七公里远的地方,是在公元前八百一十四年由腓尼基人建立起来的。该遗址的面积达到三百一十五公顷,里面包含了众多设施,例如环绕城市的城墙,城墙全长三十四公里,高度为十三米,厚度为八米,还有宫殿、宗教场所、私人宅邸、居民楼、公共洗浴中心、表演场馆、角斗场、赛马场地、海港以及陵墓区等。它曾是地中海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的都城,在腓尼基语里迦太基被称为“新城”和“新都”,同时也是北非及地中海区域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商业重镇,农业核心。

从公元前264年开始,迦太基与罗马帝国之间发生过三次“布匿战争”,到了公元前146年,迦太基输掉了战争,他们的都城被罗马人用火焚烧。过了几十年,罗马人在那片废墟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这座城市成为了罗马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罗马城,在其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达到了六十万。岁月流转,这座有三千年岁月的老城历经多次盛衰更迭,如今人们只能借助残存的墙垣柱石、地下墓穴、石碑刻文、嵌镶图画以及出土整理的文物,略见它鼎盛时期的景象。

在遗址靠海的地方,存在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安东尼公共澡堂。这座澡堂的上部建筑现已消失不见,但从地层构造中能够明确辨认出,其两侧呈对称布局,设有更衣场所、热水池、推拿室、逐步升温的温水间、常温水间、冷水间、健身场所和游泳池。这座澡堂的水源来自六十公里之外的宰格万引水渠。这个渡槽完全用石头建造,现在只剩下几部分,那个三万立方米的蓄水设施目前还能发挥作用。

迦太基保留着罗马竞技场、城市废墟和剧院等古迹。那些露天剧场完全由石材建造,并且至今依然可以应用。

蓝色小镇,即西迪·布·赛义德小镇,位于突尼斯境内,是该国著名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迷人的海滨风光而闻名。

突尼斯市北部18公里处有座知名景点西迪·布·赛义德小镇,地处迦太基和马尔萨两座小城之间,坐落在一座风光旖旎的山丘上。小镇以白色和蓝色为主色调,因此也享有“蓝色小镇”的美誉。一条铺装道路沿山势攀升,沿途店铺售卖着各式阿拉伯风格的旅行纪念品。从山麓至山巅,白色的民居顺应地势分布,布局错落有致。院门常涂成蔚蓝色,门上用粗大的钉子布置成几何图形,展现出豪放的风韵。门上通常有三个门扣,相传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左侧那个是男主人专用的,一旦他敲击那个门扣,女主人便会来开启门扉。右侧那个是为访客准备的,一旦听到这个门扣的声响,男主人会外出开门,而女主人则需躲藏起来。而那个安装在稍低位置的门扣,是身材矮小的孩童使用的。

山腰处坐落着一座具有突尼斯特色的建筑,即阿拉伯地中海音乐中心。此建筑最初是爱尔朗热男爵的宫殿,始建于1912年,至1922年完工。主体结构与附属设施合计占地三千三百分之一百平方米。1991年12月,本·阿里总统下令将这座宫殿改造成专门用于保护及推广阿拉伯与地中海音乐传统的机构,正式定名为阿拉伯地中海音乐中心,并划归突尼斯文化部管辖。

那座位于山顶的“西迪·沙巴纳”咖啡馆,在众多旅行者当中颇受好评。它背靠着大海建造而成,咖啡馆里摆放着一条条长长的木制座椅,上面覆盖着天然的草编垫子。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香浓的咖啡,品味带着清凉的薄荷茶,还可以享受水烟带来的独特体验,同时欣赏到海边壮丽的景色。

巴尔杜博物馆,即国家巴尔杜博物馆,坐落于突尼斯,

巴尔杜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882年,最初是贝伊王宫的一部分。1886年,它正式对外开放,当时被称为阿拉伯博物馆。1956年突尼斯宣布独立,这座博物馆随之更名为现在的名字。作为马格里布地区规模最大的博物馆,它在非洲的排名仅次于开罗博物馆,位列第二。馆内收藏的镶嵌画数量位居全球之首。

展品均从国内众多古遗址出土文物中遴选而来,数量逾万件,分属五个历史阶段,依次为史前时代,腓尼基与迦太基时代,罗马时代,基督教时代(涵盖汪达尔人、拜占庭人治理时期),以及阿拉伯伊斯兰时代。此外,馆中还设有古希腊艺术作品的专门展区。重点陈设包括:遗址的仿制品,描绘古人活动场景及神话传说的马赛克图画,石质碑刻,石刻造像,石制棺椁,陪葬物品,古代衣饰,以及金饰、银饰、瓷器、陶器等物件。其中,马赛克图画在种类和数量上最为丰富。这类艺术形式最初源自埃及、古巴比伦和意大利,后传入突尼斯境内。展览厅里陈列着不同时代的创作,展现了人们乡村生活的场景、自然景致的描绘、季节变换的景象、打猎的场景、捕鱼的情景、远航的情景、农耕的情景、战斗的情景、玩耍的情景、体育比赛的情景、戏剧表演的情景、祭祀仪式的情景、神话传说的情景和宗教故事的情景等。其中最大的一幅马赛克作品名为“海神的凯旋”,面积达到137平方米。另外还有赞颂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经历的镶嵌画,以及刻画诗人维吉尔形象的镶嵌画,这两件作品都是收藏中的瑰宝。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