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蒙德市地理位置在东经七度二十八分,北纬五十一度三十一分,地势高度从六十米到二百五十四米不等,南北方向距离大约二十一公里,东西方向距离大约二十三公里。多特蒙德地处德国西部,人口总计589,087人(1999年6月统计数字),城区分为9个部分,其中426,758人居住在各个区域,162,329人则住在中心地带。该城市占地面积28020公顷,其中一半以上为公园、绿地及森林覆盖。每平方公里平均分布着大约7个人口。本段内容关于城市历史,多特蒙德首府市政府载入史册的关键节点发生在公元 880 年至 890 年那个时段,这座城市早在 13 世纪就已经发展成为富人聚集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汉萨同盟中的核心成员之一。十八世纪期间,多特蒙德作为自由帝国城市,需要向每位新即位的君主表明效忠之心,并且恳请新君主认可其拥有的各项权利和特权,随着旧罗马帝国的逐渐式微,身为帝国城市的多特蒙德也失去了自主管理的权力,紧接着多特蒙德被法国所控制,1845年,巴伐利亚的啤酒酿造工艺传入多特蒙德,由此奠定了现代规模宏大的啤酒酿造工业体系的基础多特蒙德重工业的崛起,以首批高炉在该市区域普及为标志,彰显了其在该领域的显著进步。1871至1873年期间,该地有三家矿井启动了煤炭挖掘工作。进入二十世纪,多特蒙德人口增至十四万,一跃成为鲁尔地带规模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工业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特蒙德遭受了轰炸,导致将近 95%的古老城区和 60%的居民区被毁坏。20 世纪 60 年代,人们着手重建多特蒙德,如今这座城市已成为威斯特伐利亚地区的中心,并且是国际上知名的工业和研究、文化基地。多特蒙德作为工业重镇,自 19 世纪 30 年代起,伴随工业化浪潮崛起,凭借地下煤炭资源重获生机,逐步转型为煤钢产业核心、啤酒酿造重镇以及水陆交通要道。钢铁与啤酒构成了这座城市的鲜明标签。多特蒙德的啤酒酿造历史悠久,传承着深厚传统,早在 1293 年,国王阿道尔夫就赐予当地酿造啤酒的专有权。这个城市如今每年能酿造出七十五万千升啤酒,在欧洲享有顶尖的啤酒之都声誉,同时也是全球知名的啤酒生产地。经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多特蒙德已经从以钢铁制造、煤炭开采和啤酒生产等传统产业为经济支柱,转变为以服务业和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涵盖了保险业、零售业、物流业、信息技术业以及微电子技术产业。本段内容涉及交通系统,多特蒙德市内拥有七条高速公路,其中三条组成了城市环线公路。东西南北走向的跨国列车与高速铁路在此交汇,多特蒙德还是欧洲及德国联邦公路的枢纽。四十号国道沿袭古代汉萨同盟商路,将多特蒙德同鲁尔工业区其他主要城市贯通。德国境内偏远区域经由 1 号公路与 2 号公路贯通,路线向东及向北延伸,在四岔路口会合后朝东北方向前往多特蒙德。当地公共交通设施完备,包括规模宏大的轻轨网、有轨电车系统及巴士网络。另有一条新的轻轨线路正在市中心范围内施工中。多特蒙德市中心的地铁站是 Stadtgarten,全市六条地铁线路均从此处穿过,地下铁路的构造呈星形分布,地下部分有两层结构,地铁线路U41、45、47、49位于地下第一层,而U42、46则行驶在地下第二层,在运营高峰时段,各个方向发车的间隔是十分钟,也就是说,每小时内会有六班地铁朝着同一个方向行驶。多特蒙德大学的悬挂铁路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独特单轨交通方式,用于在校园内部接送人员,同时这种交通系统也被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所采纳。运河港口运河港多特蒙德- 埃姆斯运河,是在 1895 年开凿的,它将多特蒙德与北海连接起来,并于 1899 年由威廉大帝正式启用。这个港口在二十世纪初主要承担小麦、煤炭以及砂石的进出口转运任务。河港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期间进行了扩建工程,增设了新的船坞,并且建造了港务局的办公设施。如今这个港区凭借其十个船坞和一个长达十一公里的码头,位居欧洲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个港口获得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以1972年为例,其年吞吐量达到了六百二十万吨。1987年建成了集装箱港口,不过因为钢铁行业不景气,这个港口的货物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在产业布局优化期间,港区逐步将部分区域,特别是靠水的地方,改造成了休闲地带。到了2005年,首个港口娱乐休闲场所正式投入使用。多特蒙德是北威州有名的“绿色都市”,城市景观以绿色为主。市区将近半数地方遍布着水系、树林、农田以及绿化区域,还有宽阔的公共绿地,比如威斯法伦公园(Westfalenpark)和弗日登宝牧公园(Fredenbaumpark)。德国的圣诞市集规模非常可观,是该国最盛大的一些市集之一,并且拥有德国以及全球最宏伟的圣诞树,该树的顶端高度达到四十五米,底座重达一百四十吨,整棵树体自身的重量大约是三十吨,它是由一千七百根树木组合成金字塔的形态,塔顶的圣天使塑像高度为四米,重量为二百公斤,塑像整体由二十个部分构成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