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夏季的高温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一现象并不会为任何一支球队带来额外的优势,然而,它确实增加了球员、球迷以及官员面临的风险。《卫报》提到,世俱杯期间的高温问题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世界杯可能面临的风险,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赛事组织者完全有能力在赛事安排上做得更加周到。
自31年前美国上一次承办男子世界杯赛事以来,诸多方面始终保持着不变。
尽管近期政治局势有所变化,但美国人口构成依然呈现多样化,同时航空交通也相对便利,这使得国际赛事无论在何处举办,都能吸引众多球迷的关注。只要票价公道,观众的数量便能得到有效保障。
夏季依旧酷热难耐,这一点并不罕见。这成为了1994年世界杯的一个显著背景,并将继续成为2026年世界杯的一个显著背景——届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将携手举办,而气候危机使得热浪愈发频繁——同样,它也是今年夏季俱乐部世界杯的一个显著背景。
19世纪那版《足球竞赛规则》的作者或许未曾想到,球员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夏日里要承受的极端高温,然而,其他人理应能有所预见。一些基础的数学与气候规律是不容置疑的。美国南部地区的比赛场地,加之正午时分开始的比赛,使得22名球员在炽烈的阳光下备受煎熬。然而,负责组织俱乐部世界杯以及来年世界杯的国际足球联合会似乎并未意识到,在酷热中进行的比赛并非一件乐事。
这种赛程的设定以及酷热的气候,究竟让哪个地区受益匪浅?又有哪个地区对此感到最为忧虑?答案一致指向:欧洲。
比赛并非旨在迎合美国球迷的喜好,故选择在平日午休及下午三点时段进行。此类赛事恰逢欧洲观众晚间时段播出。诚然,国际足联有权限将更多赛事调整至当地时间晚上九点开赛,届时气温相对较低,然而对于欧洲观众而言,这已属深夜时分,恐怕会令球迷、媒体机构及赞助商感到不悦。
欧洲球队对于这些较早的赛事开球时间普遍感到不太满意。以切尔西队为例,他们在迎战埃斯佩兰斯队的前夕,减少了训练时长。他们并非首支意识到美国东海岸纬度差异及心态转变的欧洲球队。费城位于伦敦以南约10度,且在本届夏季俱乐部世界杯中,它是较北端的比赛举办地之一。为了为活动策划者进行辩解,一般来说,费城或是纽约的气温并不会如此之高,然而在帕萨迪纳的那场激烈角逐却是一个特殊的情况。
即便如此,在奥兰多和夏洛特,气温经常超过30摄氏度或90华氏度。亚特兰大也不例外,不过那里的球队在梅赛德斯-奔驰体育场的空调环境中,呼吸起来相当舒适。即便在西雅图这样较为凉爽的城市,周一的比赛气温也达到了81华氏度(约27摄氏度),热指数更是高达87华氏度(约31摄氏度),而露点更是湿热的68华氏度。
这暗示着欧洲球队在今年的夏季世界杯以及来年的赛事中可能面临气温挑战;切尔西在比赛开始前就处于劣势,这也正是巴西球队在本届比赛中表现抢眼的关键所在,因为他们的国内联赛正值南半球夏季。
或许这现象源于长久形成的固有观念——在酷热的气候下,拉丁美洲球员踢控球足球以节约体力,而欧洲球员则疯狂奔跑,生怕站立不动会被冻僵。
然而,从美国举办的重大赛事中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并不能证实欧洲球队在北美的夏季注定会陷入衰败的论断。
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八强队伍中,有七支队伍来自欧洲。在达拉斯的正午时分,瑞典队以3比1的比分击败了沙特阿拉伯队,尽管后者被认为更能适应高温环境。在小组赛中,罗马尼亚和瑞士队分别淘汰了备受关注的哥伦比亚队。总体来看,在1994年的比赛中,13支欧洲队伍中有10支成功晋级淘汰赛,而南美洲的四支队伍中仅有两支队伍得以晋级。美国作为东道主以及其邻国墨西哥所在的中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区域,同样有两支队伍成功晋级。在亚洲和非洲两大洲,共有五支队伍脱颖而出,其中两支队伍也成功晋级。
欧洲顶级足球队的表现相较于四年前在本土赛事中有了显著提升。在意大利举办的比赛中,四支来自南美洲的队伍均成功晋级淘汰赛,此外,哥斯达黎加和喀麦隆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在半决赛中,阿根廷作为唯一一支南美代表队挺进决赛,而喀麦隆也紧随其后。在小组赛阶段,苏格兰和瑞典分别被巴西队(预料之中)以及哥斯达黎加队(出乎意料)淘汰出局。
这些赛事,连同2022年在卡塔尔取得的混合成绩,并不能构成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样本。至于俱乐部层面的比赛,我们手头可参考的数据寥寥无几,除了赛季前的友谊赛之外;在欧洲俱乐部的比赛中,观众们普遍感到昏昏欲睡,而美国球迷则因为明星球员的魅力和角色扮演的吸引力,纷纷涌向了体育场。
世俱杯已经出现了一些冷门,但似乎与天气无关。
迈阿密国际在亚特兰大的室内场馆中战胜了波尔图。而在帕萨迪纳的一个气候宜人的夜晚,博塔弗戈击败了巴黎圣日耳曼,这个地方之前也曾见证过墨西哥球队蒙特雷与国际米兰的平局。奥克兰城与博卡青年战成了平手,唯一的区别或许在于阿根廷球员似乎更适应炎热的气候。
这使我们重返切尔西的赛场,他们在费城宜人的气候条件下败给了巴西的弗拉门戈队。然而,这究竟是天气因素所致,还是弗拉门戈队的表现超出了预期,抑或是切尔西在比赛中并未展现出与对手相当的紧迫感?
酷暑并未影响观众的观赛热情或球队的进攻效率。在观众人数最多的赛事中,巴黎圣日耳曼以4球优势大胜,那场赛事在帕萨迪纳的玫瑰碗举行,场面异常热烈,近8万名球迷几乎将球场塞满。即便气温高达90多华氏度,仍有超过7万名球迷在夏洛特聚集,见证了皇家马德里以3比1的比分击败帕丘卡。
我们将比赛的进球数、观赛人数以及所记录的温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关联性——即便存在某种关联,也是观众人数和进球数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呈现出轻微的增长趋势。这表明,不论气温高低,观众们更倾向于观看精彩的赛事,而非那些表现不佳的比赛。
但否认在极端炎热中比赛可能危险是愚蠢的。
去年在由美国承办的美洲杯赛事中,堪萨斯城一场比赛因高温导致一名助理裁判不支倒地。这样的高温还影响了球员们的竞技状态,使其难以发挥出最佳水平。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生在2008年奥运会的男子足球决赛,为了确保体育场能在夜间进行田径赛事前完成清理,比赛不得不在北京鸟巢的炽热阳光下进行。场馆内因热量积聚,气温急剧上升至超过100华氏度(即38摄氏度),球员们得以休息补充水分,这种现象在今日司空见惯,然而在那个年代却属罕见。
在某个特定时刻,南方的酷热已经超越了其热情好客的氛围,组织者理应在赛事日程的安排上展现出更高的水平。
为何选择在夏洛特当地时间下午3点举办比赛?国际足联无疑能够与美方主办方携手,保障来年世界杯的午后赛事能在西雅图、旧金山或温哥华等城市顺利举行——即便气候危机使得这些城市在赛事期间也可能面临高温挑战。
然而,周二在夏洛特的炎热天气里,本菲卡队以1比0领先拜仁队,观众可以看到两支球队在对方半场展开了激烈的逼抢。今日的顶级球员们普遍能够承受恶劣的环境。然而,这并不代表国际足联在有其他赛事安排可供选择的情况下,仍应坚持要求他们如此。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