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队伍,他们诞生于金,以黄金为名,却与“黄金”所代表的财富无缘,常年与巍峨的山峦为伍,与艰辛的生活相伴。
这是一支与我国共和国的命运紧密相连,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日益强大的精英部队,他们历经了四次编制的调整和四次任务的转变,却始终坚守初心,对党忠诚。
这是一支在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队伍,肩负着地质勘探的重任,既是国家队的成员,也是一支野战军。他们历经风雪,穿越沼泽,攀登陡峭的山壁,与生命搏斗,与死亡较量。他们跋涉于青山绿水之间,为祖国探寻宝藏,挖掘资源,谱写了一首首无悔的青春赞歌。
他们,就是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部队。
武警黄金部队在成立之初,接到命令,全体官兵勇闯大小兴安岭,肩负起寻金的使命。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们选择钻塔作为临时住所,不分昼夜地投入到紧张的生产施工中。然而,夜晚突然降临的大雪,气温骤降十多度,厚厚的雪花如棉被般覆盖在熟睡的战士们身上。(原武警黄金部队 供图)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公开信息显示,在改革开放的早期阶段,我国迫切需要扩充外汇及黄金储备,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曾指出:“我国并非金银匮乏,真正缺乏的是一支专业的寻金团队。”经过与地质专家的深入探讨,王震向中央提出了建议:应派遣部队参与寻金工作。
1979年1月,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和谷牧的赞同下,原冶金工业部提交了《关于整编基建工程兵地质支队的报告》。随后,国务院与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强调为强化黄金地质勘查与开采,加速黄金产业的发展,批准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黄金指挥部,并同意对部分部队进行扩编和整编,使其专注于黄金的勘探与生产。
“黄金部队”应运而生,自1985年开始便正式成为我国武装警察部队的一部分。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对武警黄金部队的改革进行了明确指示,决定将其转型为非现役的专业队伍,并纳入自然资源部的管理体系,主要负责执行国家基础性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以及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任务。
8月28日,北京举行了武警黄金部队向自然资源部移交的仪式,这一事件标志着这支以寻金为主的精锐部队即将脱下军装,投身于更为辽阔的地质领域,进而成为推动国家领导人生态文明理念、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崭新力量。
在这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共同追溯这支武警黄金部队所经历的四十载辉煌征程,共同瞻仰一代又一代黄金战士向祖国和人民提交的璀璨“金色成绩单”!
晨曦中的金辉奏响旋律。那黄金般的战士所至之地,往往都是人迹罕至的禁地,战士们常言,只要有水的地方便是吉祥之地。清晨时分,战友们聚集在沟壑与池塘之畔,进行着洗漱的日常。(原武警黄金部队 供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黄金年产量仅为4.07吨
历史铭记在心,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黄金的年产量不过区区4.07吨。随后30年的时间里,全国累计生产的黄金总量达到了277吨,然而这一数字平均下来,每年的产量尚不足10吨。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个斑岩型大型岩金矿床,即黑龙江团结沟金矿,由武警黄金部队进行了申报;紧接着,在嘉陵江边,我国第二大金矿——四川白水砂金矿也应运而生。在“六五”计划期间,武警黄金部队上报了178吨黄金资源的储量数据,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国上报黄金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这些资源中,超过60.5%的部分可以直接用于生产,这一贡献为我国摆脱黄金需求紧张的局面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七五”计划期间,我国黄金工作领导小组在行业内推广了黄金部队储量承包的管理模式,这一举措促使全国地质勘探队伍在数年内累计提交了超过1000吨的黄金资源储备,从而将我国长期被冠以的“贫金国”称号抛诸脑后。
40年踏梦出征,黄金部队累计探获黄金资源储量2365吨。
武警黄金部队常年驻守在雪域高原、戈壁荒漠、深山密林、沿边沿海等地,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极为恶劣,长期面临无水、无电、无信号的困境,有些区域甚至被称作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为了获取精确的地质数据,地质兵们勇攀未知的山峰。(原武警黄金部队 供图)
国家黄金储备跻身世界第一
武警黄金部队坚定地践行着“为国家寻宝、为民众谋福、为党组织添彩”的神圣使命,使得黄金文化拥有了丰富的思想底蕴,揭示了现代军事文化的核心价值,突出展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切热爱、对国家的深切报效、对使命的执着奉献以及崇尚荣誉的精神追求。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国家迫切需要增加黄金战略储备,正是在这一关键时期,武警黄金部队应运而生,踏上了探寻黄金、报效国家的壮丽征程。在这过程中,他们迅速成长,成为一支在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坚不可摧的“金不换”队伍。我国政府确立了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和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黄金部队英勇西征,在荒凉之地、贫困地区探寻到众多富含资源的金矿带,孕育出无数宝贵的“金娃娃”;面对“听从谁的号令”“为谁而战斗”等历史性的问题,他们向党和人民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众多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在这个关键时刻,武警黄金部队以及众多找矿队伍共同努力,使得我国黄金储备量跃居全球首位。从原本的贫金之国到如今的储备第一,该部队在战略机遇期给予了国家强大的战略支持,助力我国“经济高铁”保持稳健的增速。
武警黄金部队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日益壮大,其成员不仅是这一伟大事业的见证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人民武警”微信公众号透露,武警黄金部队自成立至今已走过40载春秋,期间经历了4次编制的调整与4次任务的转变。在这过程中,他们始终秉持着高度的文化自觉,确保部队的发展方向始终紧密贴合国家的战略规划,将部队的局部利益置于国家整体利益之上,并使部队的转型与布局与国家的改革步伐保持一致。
八月时节,青藏高原的天气如同孩童的面孔,说变就变。执行军事地质调查任务的黄金兵,在山脚下不幸被雨淋湿,攀爬至山顶后,一场突发的暴风雪瞬间将他们变成了“雪人”般的雕塑。(原武警黄金部队 供图)
五年内,向国家提交了27吨砂金资源储量
行进于大兴安岭茂密森林之中,四周无路可循、信号全无,即便道路崎岖,黄金兵的步伐却毫不动摇。(原武警黄金部队 供图)
1986年,黄金三支队的寻金小分队历经严寒,跋涉过被冰雪覆盖的额尔古纳河,抵达了被誉为“中国北极”的偏远无人区——大兴安岭北坡的西口子。面对全年仅有的两个月无霜期和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的极端恶劣气候,官兵们凭借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崇高精神,在短短5年时间里,向国家贡献了27吨砂金资源储量。在大兴安岭地区,该英勇部队陆续发现了砂宝斯、旁开门、宝兴沟等数座丰富的金矿资源。
位于平均海拔高达4500米的青藏高原祁连山脉深处,这片区域被誉为“死亡之谷”。2011年,执行寻金任务的武警黄金六支队的战士们,凭借坚定的步伐,在这片土地上诠释了忠诚,同时也开辟出了一条条富含矿藏的脉络。(原武警黄金部队 供图)
在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周边,战士伍军身负着类似黄金的矿石样本,在荒凉的戈壁滩上迷失了方向,连续三天三夜未能找到出路。当他的战友们最终找到他时,他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然而,他身上的26件矿石样本却完好无损地压在他的身下。正是在这一年,部队根据他提供的矿石样本信息,成功发现了三条金矿带。同年,位于甘肃文县的阳山之上,延绵不绝,已退休的黄金一总队总工程师马自遴,以及他的老伴,还有黄金指挥部的高级工程师沈厚诚,他们一同投身于部队,参与寻找大矿的战斗。他们在山沟中辛勤耕耘了十多个春秋,将满腔的热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阳山的“金娃娃”。
新疆地区,气候多变,十里间便仿佛经历四季。高原上的士兵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猛烈的暴风雪。这些描绘“雪域金刚”的图片,正是他们忠诚履行使命、顽强拼搏精神的真实反映。(原武警黄金部队提供)
在荒凉的陇南山区,郭俊华,时任黄金十二支队的工程师,在护送矿样下山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受伤。经过救治,他留下了阵发性头痛和腰酸背痛的后遗症。然而,他依然坚守在野外一线,提出了“斜长花岗斑岩脉是找矿的重要标志”的新见解。这一观点对于发现阳山大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他荣获“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的称号。
在幽深的山林之中稍作休息。肩负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任务的官兵们,每日在山上辛勤工作长达12小时,而这途中简短的午餐时光,亦成为了他们难得的欢愉休憩时刻。(原武警黄金部队 供图)
“被誉为‘黄金兵,金子心’的黄金部队,让一位诗人不禁感慨万分。”在这支部队中,钻机机长、一级警士长夏永进,30年来将钻台视为自己的家,成功革新了30多项技术成果,解决了300多起钻井故障,为部队节省了千万余元的成本。他所带领的许多士兵都晋升为军官,而他本人依旧在书写着充满金色荣耀的兵头将尾生涯。在阳山,水质坚硬,长期饮用容易导致结石。张仕聪,这位来自北川的汉子,在军营中度过了17个春秋,同样在这17年里,他一直在与坚硬的钻头搏斗。到了2002年,他光荣地结束了军旅生涯,刚办完退役手续,便躺上了手术台。医生们震惊了,他的胆囊里布满了像黄豆一样大小不一的结石。这位看似平凡的战士,在矿洞中探寻了十余载,未曾带走丝毫黄金粉末,却将一胆囊的结石留在了体内。
在南越昆仑山脉与藏北高原交汇的海拔高度达到4500米的区域,开展了遥感数据解读的实地验证活动,该活动由原武警黄金部队提供相关图片资料。
新疆哈密的马庄山金矿,自清朝以来便有人在此地淘金,然而却未曾有可靠的地质资料得以留存。黄金八支队毅然决定进军这片区域,他们仅凭地质锤、放大镜等简陋的装备,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展开了一场寻金的战役。在这片土地上坚守的高级工程师易正文,由于长期在野外承受超负荷的工作,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肝病。若寻不得黄金,便愿长眠于此!他凭借着大量药物勉力支撑着衰弱之躯,持续劳作;若疼痛难忍,便以地质锤抵住肝脏稍作休憩。病情愈发严重,他终究在探金之路上倒下。三年后,他的儿子易凯完成了大学学业,毅然决然地接过父亲遗留的地质锤,毫无畏惧地踏入了茫茫戈壁。支队战士经过长达十年的辛勤努力,成功发现了储量达21.8吨的巨型金矿,这一发现成为哈密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众多民族同胞也因此依托黄金矿山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2015年,新疆昆仑山脉中,执行军事地质调查任务的黄金八支队成员们,他们的工作区域多为荒无人烟之地,鲜有人记录他们的行踪。然而,这些战士们表示:“雪山见证了我的足迹。”在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途径海拔4909米的黑卡大坂,在仅有的一个标志性物体前合影留念。照片由原武警黄金部队提供。
新疆哈拉奇工作区地势崎岖,环境艰苦,面对反恐防袭的重重压力,黄金七支队的战士们不远万里,从胶东半岛跋涉至新疆南疆,他们以无比的勇气直面生死考验。在阿勒泰工作区,山峰耸立,坡陡壁峭,沟壑交错,交通极为不便,气候极端恶劣,能够进行有效施工的时间仅有短短三个月。黄金八支队的100名官兵承担了该区域的矿产地质调查任务,他们仅用76天时间,便高效地完成了608平方千米的数字化地图绘制,620平方千米的高精度磁法测量,以及1035平方千米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了6处具有工作价值的矿化点。期间,官兵们历经17次搬家迁营,10次勇敢地踏入无人区,背负着61个损坏的背包,磨穿了300多双胶鞋,每个人每天都要徒步近30公里进行作业。
驻藏的黄金十一支队战士们高呼“不畏艰难困苦、不因缺氧而缺乏斗志”的战斗誓言,勇闯禁地、在雪域立下赫赫战功,不断填补我国高原无人区的地质研究空白。(原武警黄金部队摄影)
西藏昂仁工作区的平均海拔达到了4800米,而其最高点更是攀升至6005米,这里的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的50%。为了获取精确的数据,官兵们不得不经常承受高强度的紫外线辐射、岩溶地区滚落的巨石、以及暴风雨雪的考验。他们有时甚至需要赤脚穿越寒冷的远古冰河,攀登险峻的雪山峭壁,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挑战自身的生理极限。他们誓言坚定,秉持“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缺氧不惧、精神不减”的信念,勇闯禁地,在雪域高原立下赫赫战功,成功填补了我国海拔6000米以上地区缺乏大比例尺地质图的空白。
2016年7月24日,在青藏高原这一平均海拔高达4500米的区域,黄金六支队三大队的官兵们向记者透露,尽管他们所处的执行地勘任务的区域鲜有人至,荒凉无人,然而,他们每一步的跋涉都在向实现强军梦想迈进。 (原武警黄金部队 供图)
进入数字化找矿时代
找矿,既是对体力和意志的挑战,也是智力和科技的比拼。
黄金部队坚定地遵循“科技是找矿基石”的原则,逐步完成了从传统的罗盘、地质锤和放大镜“三宝”向数码相机、摄像机、掌上电脑、录音笔和手持卫星定位仪等“新五宝”探矿工具的升级;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已全面应用,终结了手工绘图的时代;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装备至地质中队,大幅缩短了成矿预测的时间;海事卫星电话、北斗卫星定位仪、车载电台等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对遍布全国、覆盖广泛部队矿点的有效管理;卫星遥感解译、数字图像处理、高密度电法仪、全液压钻机等高科技装备和先进的找矿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对矿藏的空中、地面和地下全方位透视,标志着黄金部队正迅速迈向数字化找矿的新时代。
创新催生了突破。在20世纪80年代,黄金部队的科研团队打破了“碱性岩脉无法形成矿床”的传统观念,成功发现了东坪金矿。
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砂金资源日渐稀少,寻金活动逐渐深入地层,科技的贡献变得更加明显。黄金地质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付出了长达十年的努力,成功完成了包括中国典型金矿研究在内的五大系统工程。在这些成果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黄金矿产图集》首次全面展示了我国黄金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生产利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矿物志》这一系列作品中,长久以来未曾收录金矿物的专志。到了1994年,黄金地质研究所的工程师蔡长金经过长达6年的深入研究与努力,终于完成了《中国金矿物志》的编纂工作,成功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2017年4月18日,武警黄金部队盛大举办了第三次出征誓师大会,誓言坚定,歌声嘹亮,声浪在我国的13个省区回荡。现场照片展示了黄金十支队的誓师大会情景。(原武警黄金部队提供)
改革开放40年 探获金资源储量2365吨
这支承担着地质勘探任务的经济建设部队,在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地区崛起计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程、危机矿山资源储备增加、国家找矿战略的突破性行动以及脱贫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过程中,谱写下了永恒的辉煌篇章。
1989年的夏日,武警黄金部队在大兴安岭的乌拉嘎地区找到了一块外形极像中国版图的狗头金,这块金子因此被赋予了“版图金”的美誉。随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景逐步接近现实,人们不会忘记这支黄金部队所铸就的辉煌金色丰碑。
自成立至今40年间,我们已在26个省区及46个成矿区带进行了地质勘探,成功发现了325个金矿床,探明了2365吨的金资源储量,助力国家新建和扩建了近百家矿山,27项科研成就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此,河北省和河南省还特别为黄金部队树立了纪念碑并流传其事迹。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军队成功生产了二十四万两黄金,这一举措为国家紧急需要的黄金储备做出了贡献。“七五”计划实施期间,国家黄金行业六分之一的人力与财力被投入其中,从而实现了全国三分之一黄金储量的占比。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成功发现了3个超大型金矿、3个特大型金矿以及7个大型金矿,累计探明金资源总量达到619吨,铜铅锌资源总量达40万吨,钨钼资源总量为31万吨。众多重要矿藏得到了有效开发与利用,为我国及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甘肃省的文县阳山地区拥有一个超大型金矿,该矿已探明的黄金储备量接近400吨。同时,岷县的寨上金矿和内蒙古包头市的哈达门沟金矿也分别探明了134吨和120吨的金资源量。在区域矿产调查方面,共完成了50项1:5万比例尺的调查工作,涉及217幅地图,总面积超过8万平方千米,并产生了25份成果报告,其中优秀级23份,良好级2份,111个图幅中优秀级81份,良好级30份。
人民网记者朱江整理,信息来源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解放军报以及人民武警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的报道。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