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实战技巧:如何做一个被下属认可的管理者
管理者权威的形成通常涵盖五个要素,即法律赋予的权力、强制性的权力、奖励性的权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带来的权力以及榜样影响力。对于小团队的管理者来说,仅凭职位和权力是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的。优秀的管理者不应让员工感到畏惧,而应当赢得他们的充分认可。这种认同主要源自管理者自身的魅力、示范作用以及对下属的关怀与鼓舞,这种影响和互动是无形的。
最杰出的领导者,民众对他的存在浑然不觉;次之的领导者,民众与他亲近并对他赞誉有加;再次的领导者,民众对他心生畏惧;更次的领导者,民众对他嗤之以鼻。职位与权力或许能使员工表面上顺从,但要赢得员工内心的认同,管理者还需凭借个人的魅力和影响力。
1.如何做到被下属认可
为了获得下属的认同,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需发挥影响力;其次,要提供优质服务;再者,要具备良好的亲和力;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被下属认可的三个基本条件
(1)施加影响力。
团队管理者对下属施加的影响主要源自奖励的权力、个人的吸引力以及卓越的领导技巧。在这三者中,个人的吸引力与卓越的领导技巧构成了无形的感召力。每当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得到提升,其影响力亦随之增强。这种影响力的生成始于领导力的第二个层次,即领导方式从单纯的命令转变为获得下属的认同。
在进行团队奖励时,应采取两种关键策略:优先对大功臣进行丰厚奖励,同时,注重无形的激励,其效果往往胜过有形的物质奖赏。
武王向太公请教,询问将领应如何建立威望,以及如何彰显明智,并确保禁令得以贯彻执行。太公回答说,应以严惩罪大恶极者来树立威信,以奖赏微不足道者来展现明智,以公正的惩罚来确保禁令得以执行。因此,若一人被杀而能使全军震慑,则应杀之;若一人被赏而能使万人欢悦,则应赏之。如何彰显睿智?如何确保有禁必止、有令必行?姜太公回答道,将领应当通过处决身份显赫之人来树立权威,通过嘉奖身份卑微之人来展现仁德,再通过审慎且严格的奖惩措施确保禁令得到执行,命令得以贯彻。于是,若有一人能使整个军队为之震慑,便将其处决;若有一人能使全军欢欣鼓舞,便给予奖赏。
在团队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勇于对重大错误进行严肃处理,绝不能对那些身居高位、享有盛誉的成员犯下的严重错误予以宽容,尤其是对于那些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亲信,更不能偏袒。在处理这些成员的错误时,应当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同时也可以采取灵活的策略,私下与他们进行沟通,阐明事理和后果,使其深刻认识到错误之严重,从而促使其反省并协助其改正。
在处理卫哲事件的过程中,阿里巴巴的马云或许能为小型团队的管理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卫哲曾担任阿里巴巴B2B的CEO,深受马云的器重。他不负重托,将公司推向了新的高峰。然而,因“供应商欺诈事件”,卫哲选择了引咎辞职。作为公司高层,面对如此严重的状况,他确实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当时,大家普遍预期他会受到一定的处罚,却未曾料到结果会如此严重——离职。
马云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实乃重大事件,关乎价值观,触及了公司的根本原则——诚信。因此,必须有人对此事负责,而这责任便落在了卫哲和公司众多高层身上。最终,卫哲选择了辞职,离开了阿里巴巴。
马云在处理卫哲事件时,坚守了公司价值观的原则——不容许任何人违反,同时亦未对卫哲有所亏待。卫哲持有阿里巴巴4800万股股份(该股份是在阿里巴巴于香港上市时取得的),而卫哲创立的嘉御基金,马云则是其首位投资人。
此事件反映出,在解决团队矛盾问题上,马云展现出高超的技巧,他不仅坚守了原则,还能使涉事人员心悦诚服地接受。
(2)做好服务。
管理实际上等同于一种服务形式,管理者需确保团队和下属得到妥善的关照,助力团队目标的实现以及员工价值的提升。这类似于父母教育子女,你若想管教好孩子,就必须先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服务,如此孩子才会与你亲近,而亲近感则是认同的基础。在我授课的过程中,我常强调一点: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提供优质服务,既要达成管理任务,亦需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如果一个下属在你手下长期得不到成长,说明你是失职的。
(3)亲和力。
管理者需具备亲和力,不应以权势压制他人,同时应言语温和,避免对员工的人格和尊严造成伤害。常言道:“树怕伤根,人怕伤心。”在职场中,管理者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理解的微笑或一个支持的手势,对“后进员工”来说都是推动他们进步的精神滋养。因此,管理者应擅长发掘“后进员工”的优点,并耐心引导他们成长,激励他们不懈努力,不断提升自我。
2.用业绩说话,带领下属完成团队目标
团队实力通过业绩得到充分体现,达成既定目标并持续追求更高成就,能够极大地激发成员们的成就感和挑战欲望。团队中不包容懒惰之人,公司亦不留置闲散之才。实现团队目标需依靠一套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这涵盖了目标的设定、细化、成员个人目标的分配、目标的持续追踪以及相应的资源保障等多个方面。
(1)目标的制定。
缺乏目标,团队便如同散落的沙粒;缺乏目标,责任便无从谈起;缺乏责任感,团队的凝聚力亦无从建立。团队必须确立清晰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细化至每位成员,共同承担重担,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指标;当然,目标的制定需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进行。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学领域提出了“SMART原则”,这一原则涵盖了设定目标时的五个关键要素。具体来说,这五个要素包括:目标需明确具体(Specific)、能够进行量化评估(Measurable)、应具备可实现性(Attainable)、与整体战略相关联(Relevant)、以及需设定明确的时间框架(Time-bound)。具体内容可参考下方的图示。
目标管理“SMART”法则
8月份销售部门的目标设定如下:需在当月31日之前确保实现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同时回款率需达到90%,并且必须保证毛利润率不低于15%。
(2)目标的分解。
目标分解涉及将总体目标细化为若干个子目标,并设定每个子目标的完成时间、进度安排以及预期完成质量。管理者可以采用“鱼骨图”这一工具来进行目标分解,具体方法如图中所示。
目标分解“鱼骨图”
(3)团队成员目标设置。
团队成员的目标是经过员工与管理者共同商议,依据目标分解的成果来确定的。实现目标的人员需参与到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这样做有助于确保目标的顺利达成。目标的设定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目标作为基本达标线,激励目标作为标准线,挑战目标则作为奖励线。根据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将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具体细节可参照下表。
某公司员工月度目标设置
(4)目标跟进与资源支持。
实现目标需把握五个核心要素,即目标设定、计划细化、资源保障、高效实施以及持续监督,具体可参考下文图示。在此过程中,监督与跟踪是增强员工执行力的重要途径;员工往往只关注你检查的部分,而非你所期望的。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过程管理,不仅能够确保员工工作方向不偏离正轨,还能推动他们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目标实现的五大步骤
在资源分配与运用上,管理者常常感到困惑,这是因为资源本身是有限的,而如何高效地运用这些资源以实现团队业绩的最优化,则需要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规划。
一般情况下,团队所追求的总体目标往往超越了团队成员现有能力,这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同时,团队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常常被忽视的边缘小团队,它们所能获得的资源更是捉襟见肘。在这种背景下,小团队的管理者需要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力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资源的效用。
(5)团队工作效率提升。
①“三点式”管理法
在团队日常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推动项目进展,还是组织各类活动,抑或是指导业务团队,总会面临诸多事务。管理者需擅长抓住关键环节、设定关键时间点、攻克关键难题,确保在既定时间内,使重点项目呈现出独特亮点,想尽办法解决难题,严控项目进度节点,我将其称为“三点式”管理策略,具体内容详见表格。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整合优势资源,确保关键任务的顺利完成,并增强团队的执行能力。在安排工作时,应尽量控制重点任务的数量,理想状态是3至5项,超过这个范围便难以集中精力,容易导致顾此失彼,最终可能导致各项任务都无法得到妥善处理。
“三点式”管理统计表
②PDCA循环管理法
戴明博士作为质量管理领域的泰斗,提出了PDCA循环这一概念,它被广泛采纳于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工作管理等多个领域。此循环对于管理者来说,是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的得力工具,尤其是在小团队管理中,管理者肩负着以团队目标为核心,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推动“PDCA循环”的重任,该循环具体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纠正四个步骤。PDCA循环代表的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活跃管理流程,并非一个闭环的管理流程。它着重于在实际工作中持续优化,不断进行自我纠正和反思,并适时作出调整,具体如图所示。
PDCA团队工作法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