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团队越管越乱?90%的管理者都踩了“责权利”的坑

admin 39 0

优惠价:¥

原价:¥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员工总说“这活儿我没权干”,领导却催“这事你必须负责”;

骨干累死累活,混日子的却拿一样的工资;

总部定的规矩到了基层全走样,稍微放权又怕出乱子……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指向同一个核心:

责权利没平衡好。

如同驾驭两轮车,主动轮代表驱动力,从动轮象征控制力,踏板体现收益,三者若失去平衡,倾覆便难以避免。

今天就聊聊,怎么让团队从“内耗拉扯”变成“自动狂奔”。

团队责权利平衡_管理者放权降本增效_财务经理如何管理团队

一、先搞懂:失衡的团队,就像漏气的气球

什么是责权利?

简单说就是:

- 责任:你该干好什么事(比如“这个月销售额必须达标”)

- 权力:你能决定什么(比如“可以自主给客户打折”)

- 利益:干好了能拿到什么(比如“达标就发奖金”)

这三者一旦失衡,团队就会出问题:

只追究义务不授予职权:职员有心作为却处处碰壁,最终选择消极怠工,如同让你搬运百斤重物,却不配钥匙开启出入之门。

只授予职权而不提供好处:有些人会利用职权为自己牟利,例如在采购过程中暗中索要回扣,反正工作表现好坏都一样。

报酬给了缺乏担当的人,无所事事者领取丰厚薪资,勤勉工作者心灰意冷,最终有才能之辈纷纷离去。

某个机构的开发团队,任务安排得急促,但必须经过九天的流程才能完成采购申请(权限不足),导致项目最终未能按时交付(未能履行职责),关键技术人员因此感到“无论多么努力都毫无意义”,最终选择离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这状况就像用力鼓气,同时却处处在泄气,队伍怎能保持生机?

二、管理者最容易踩的3个坑,你中了吗?

坑1:为了省钱,把未来“砍”没了

某些管理者认为“削减薪酬、减少员工,费用就能节省”。例如某个汽车制造商为控制开销,裁减了研发部门过半人员,几年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兴起,其技术未能及时更新,市场因此失去了大半份额。

正确做法:

将资源投入到那些能够创造财富的人员身上。例如腾讯游戏工作室,当其盈利丰厚时,会对关键员工给予丰厚报酬,这使得他们工作热情高涨,进而开发出更多广受欢迎的游戏作品。

团队责权利平衡_财务经理如何管理团队_管理者放权降本增效

坑2:管得太死,团队成了“机器人”

上层担心发生变故,所有事务必须经过核准:地方主管计划开展活动,需要逐级上报;基层人员察觉到顾客意向,必须等待领导决定。结果很多有利的时机都被耽搁了。

正确做法:

应当适时下放权力。阿里巴巴的“赛马机制”颇具巧思,它鼓励基层单位自主探索,若取得成效则追加支持并扩大权限,即便失败也不责备。这一做法促成了支付宝、淘宝等核心业务的诞生。

坑3:只宠“明星”,团队成了“散沙”

某些企业将所有资源集中供给表现最突出的销售人员,其余成员缺乏机会和积极性,最终导致顶尖员工独占鳌头,团队整体业绩却呈现负增长。

正确做法:

让集体共同分享成果,海尔设计了一种“链群合约”机制,当团队达成超越预期的业绩时,所产生的收益将全部成员平均分配,根据个人付出程度决定获得多少,这样做既能够促进成员的积极性,也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财务经理如何管理团队_管理者放权降本增效_团队责权利平衡

三、3步搞定责权利,团队自动往前冲

第1步:利益要“对症下药”,别搞“一刀切”

人们的追求不尽相同,有的人只在乎薪水高且稳定,有的人渴望展现自己的才干,有的人则希望从事有价值的工作。

针对一线工作者,例如快递配送人员及客户服务代表,应确保其基本工资充足,以便消除他们的经济顾虑。顺丰速运的快递员基本薪酬在业内排名靠前,位居前百分之三十,因此他们在投递包裹时会更加认真负责,由此客户投诉的现象便会相应减少。

对技术、管理核心人员:发放“特别补贴”,例如项目收益分成、专利利益共享。小米的技术团队只要研发出优秀专利,就能获得相应分成,团队成员自发选择延长工作时间进行研发工作。

对于立志长期服务的人:提供荣誉认可,开辟职业晋升路径。比亚迪授予技术专家“技术专家”头衔,这既是一种荣誉,也能获得晋升优先权,从而激励大家更加专注技术研发。

第2步:责任要“说清楚”,别搞“模糊账”

不要继续声称“此事由集体承担”,结果往往变成“无人担当”。京东采购销售部门的做法就很明确:责任规定中明确指出“存货周转周期需控制在45天以内”,一旦超出就立即启动追责程序,责任归属非常清晰。

失误发生时,也不应指责他人。字节跳动处理项目挫折的方式很巧妙,它不搞“批判大会”,而是召开“回顾会议”:明确“失误的原因、未来改进措施”,员工敢于尝试,创新精神才能涌现。

第3步:权力要“画红线”,别搞“凭感觉”

放权不是“放任不管”,得有规矩:

清楚界定职责范围,例如胖东来店长具备为客户办理退货换货的权限,却无权擅自调整商品价格,这种做法既便利又符合规定。

权力需相互监督,确保公正,三一重工实施“采购三分开”制度,技术选型、价格谈判、合同签订分别由三人承担,防止个人暗箱操作。

四、最后提醒:避开这3个“致命陷阱”

不要让整体承担变成无人承担,某个国有企业开展新项目,会议上所有人表示赞同,项目失败后却没有人承担后果,万通的做法很明确,每个工程指定专人负责,出现问题时向他追责,取得成绩时给予奖励,责任因此变得清晰明确。

权力若被用作谋取私利,便会产生不良后果,采购经理选择供应商时尤其如此,他们有可能接受贿赂。京东公司采取了独特的治理措施,将权力分散并实施随机检查,具体做法是将供应商选择、价格谈判和合同签订的权限分别交由不同部门管理,审计团队则能随时进行抽查,确保所有环节都规范运作,无人敢违规操作。

不要让游手好闲之辈的收入超过勤勉实干者,有的企业里技术精英的报酬反不如靠关系者,导致优秀人才纷纷离去,华为则采用“职级薪酬曲线”制度,同一职位上表现优异者比表现平平者的薪资高出三倍,从而无人敢敷衍了事。

结语:平衡不是“一劳永逸”,而是“动态调整”

责任权利的分配不能只靠制定条条框框来结束,以比亚迪从生产传统汽车转向新能源领域为例,技术部门所承担的职责、拥有的权限、获取的收益都发生了彻底变化:原先的义务是改进内燃机,现在则变为开发动力电池;过去的做法是遵循既定程序,现在则可以独立解决技术难题;以往的报酬是按月领取固定薪水,如今则能根据项目成果分享红利。正是这种革新,使比亚迪在新能源竞争格局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说到底,管理的核心不是“管住人”,而是“激活人”。

当每个人都觉得前景光明、充满动力、生活无忧,无需督促,团队就会主动向前迈进。

毕竟,谁不想在“干得爽、赚得多、有价值”的地方好好干呢?

你的团队有没有遇到过责权利失衡的问题?

评论区聊聊你的解决办法吧~

管理者放权降本增效_团队责权利平衡_财务经理如何管理团队

孙继彬,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同时也是高级会计师,担任天睿恒企(广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职务。

拥有二十年财务管理工作履历,曾在富士康、中石油等全球五百强公司任职十五载,并持续进行创业活动长达十年。

欢迎多交流,共同赋能企业降本增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