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人都爱广场舞?

admin 21 0

优惠价:¥

原价:¥

大众日报实习生 姜艺 郭璇

广场舞天竺少女变队行_广场舞参与群体演变_广场舞文化现象

在乡村和都市,在宽阔场地和狭窄巷道,都能看到广场舞的身影。节奏鲜明的乐曲配合着容易上手的舞步,三三两两的人群,动作娴熟,摇曳着身形,步调一致,构成了一道道引人注目的亮丽景象。这项自发的群众性活动,被爱好者们演绎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表征,从本土走向海外,从年长者群体传向了年轻人中间。

多年累积,广场舞已经成为城乡文化的一个组成成分。你若不信,随便到广场上走一走——现在的广场舞队伍里,年轻的面容增多了不少。在济南泉城广场,记者观察到,除了那些长期在广场活动的中老年成员,许多年轻人也来到夜晚的泉城广场,尽兴地跳着舞,广场舞的参与者里,甚至出现了00后这一代。

年轻人跳完广场舞时常说,感觉非常自由,心情十分愉快,而且完全投入其中,这种感受让他们不断回味;不少网友分享说,参加活动后很快就迷上了,还有人说,广场舞的领队阿姨帮助自己排解了心中的烦恼;正因为这些体验,"广场舞要么一次都不跳,要么就跳无数次"的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其实,广场舞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运动后的舒畅,更重要的是这种舞蹈方式中蕴含的文化享受。

“国民运动”

广场舞之所以广受欢迎,核心原因在于它几乎零门槛。舞者无需具备高超技巧,只需感知节奏,便能轻松投入,从而让活动变得非常亲民,显著提升了大家的参与热情。

从古至今,群体性的舞蹈很大程度上讲究氛围感和自发性。深入探究,在中国,广场舞的来历非常古老: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过一个舞蹈纹彩陶盆,上面描绘了很多人手拉手围成圆圈跳舞,现在研究者大多认为他们是为了庆祝农业丰收或者庆祝打猎成功而跳舞,这种体现集体合作、与集体生产生活相匹配的画面,在形态上和广场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或许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广场舞。

当代的集体舞经历了“广播体操”“交谊舞”等多个时期。生活品质的提高和人际交往模式的演变,使民众对舞厅的场地条件感到不满足,同时公共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好,休闲场所变得丰富多样,因此广场锻炼的风气慢慢兴盛起来,广场舞重新回到民众的日常,政府出台的《全民健身条例》更是促进了广场舞文化的兴盛。

随即,广场舞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堪称当之无愧的“全民活动”。表演类舞蹈中,无论是叙事性作品还是抒情性作品,表演者的愉悦多源于扮演某个角色或抒发某种情感,而广场舞的欢欣则是直截了当的关联:因为参与舞蹈,所以感到愉悦。这种活动更注重“参与”而非“展示”,参与者无需顾及旁观者目光,只需专注于自身体验。而那些普通舞蹈演出里的关键点,诸如民族舞与西洋现代舞的区分、身材体型的规范、舞台灯光氛围的设定等,在广场舞里完全不用考虑。只要有聚集的人群配合场地和旋律,随时都能开始跳广场舞。

统一化集体化的文化内核

社会进步和文明兴盛等众多因素作用下,广场舞也被注入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随着广场逐渐取代舞厅,广场舞也取代了交谊舞,人们从私密场所走向公共场地,健身需求超越了婚恋目的,这种转变反映出新时代多元观念碰撞下形成的接纳个性、尊重自我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在广场舞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它不再仅仅具备锻炼身体、消遣娱乐或者艺术欣赏的作用,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文化以及人际交往的场所,并且成为了城市风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场舞属于集体活动的一种舞蹈形式,它要求参与者使用相同的音乐、相同的舞蹈步骤,有时甚至要求穿着一致的服装,体现出高度一致化和团队化的文化特点,这种特点与我国所提倡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社会运作方式非常契合,显著增强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认同感,这是广场舞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

当代社会城市化步伐加快,传统依靠亲属和地域形成的“熟人社会”逐渐消解,转变为个体化的“陌生人社会”,人们不再依托血亲与宗族这种天然联系,彼此间本质上是疏远的,特别是那些带着子女迁移到陌生都市的中老年群体,他们既因退休而脱离了原有的社会交往网络,又因远离家乡而淡化了与亲属的关联,社交壁垒因此成为制约其晚年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此刻,广场舞为他们开辟了新的互动场所,凭借共同的爱好,以舞蹈作为沟通媒介,再次将那些虽然疏远却充满活力的旧识联系起来,减轻了人们在熟人圈层解体、人际互动混乱时的忧虑,帮助他们找回自己在社会联系中的平衡感。

广场舞堪称最活跃的文化交流途径,源于民众自发组织。这种舞蹈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让人体会到微型社区里,从陌生者到相识,乃至准亲属间的温情与活力。北京舞蹈学院的慕羽教授对此观点表示认同。

年轻人的“狂欢广场”

广场舞活动起初往往和“中老年群体”“中年妇女”“老年男子”这类集体性称谓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显得很合理:活动量大小适宜,技术要求不高便于加入,还能使人精神愉快,很多人把夜间的广场舞当作首要的也是唯一的消遣方式。每当天色黑下来,他们便拿出积蓄了一天的精力,痛快地感受舞步的韵律。

不过近些年,许多年轻人都参与其中,成为了广场舞爱好者中的一员,这说明广场舞正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济南泉城广场广场舞场面十分热闹,可见当前广场舞已经包含大量现代舞蹈成分,例如流行舞、爵士舞、中国风舞蹈以及k-pop风格舞蹈,所选音乐也都是时下流行曲目,广场舞正变得愈发年轻化且富有个性,年轻人正逐渐成为广场舞的主流群体。

这种运动不受年纪限制,动作不必追求美观,这已是广场舞的核心要义。年轻人参与其中,能作为抒发情感的平台。他们随着众人蹦跳、高呼,一方面借助舞蹈活动来排解烦闷,另一方面也开辟了新的交往途径。也就是说,年轻人之所以喜欢广场舞,是因为这种集体舞蹈让他们能够尽情享受当下的感觉,不必关注已经跳过的动作,也不必考虑接下来要做什么,没有竞争压力,更没有特定的目标,在广场上,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随着音乐舞动。

当下,跳广场舞也是年轻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它让他们有机会展现才能和与众不同之处。这种舞蹈形式不断进步,音乐选择不再仅限于老年群体喜欢的曲目,而是融入了更多亚文化的成分,由此形成了专属于年轻一代的广场舞风格。另外,广场舞进行的公共区域,本就是巴赫金所指称的“狂欢广场”,集体性的跳舞也转变成了“集体性的狂喜”:在屡次广场舞狂喜中,年轻人排解着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寄托的、饱含焦躁烦乱的心绪,在某个层面上参与广场舞狂喜的时候,也实现了一次针对平凡日常的文化对抗。

广场舞是一种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活动,它的形态和内涵持续发生着变化,反映了民众文化的进步历程,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从不断演进的广场舞中,发掘出它对个人的特殊价值,这种舞蹈既是社会公共文化活动的平台,也是人们交流互动的场所,它不属于某个特定集体,而是属于所有希望在舞动中实现身心双重目标的人。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